<optgroup id="c6wod"><em id="c6wod"><pre id="c6wod"></pre></em></optgroup>
  • <optgroup id="c6wod"><li id="c6wod"></li></optgroup>
    <legend id="c6wod"></legend><acronym id="c6wod"><blockquote id="c6wod"></blockquote></acronym><acronym id="c6wod"><sup id="c6wod"></sup></acronym>
    <ol id="c6wod"></ol>
    1. <span id="c6wod"></span>
      <span id="c6wod"><blockquote id="c6wod"><nav id="c6wod"></nav></blockquote></span>
      <span id="c6wod"><output id="c6wod"></output></span>

      “互聯網造車”進入后半程

      6月12日,神州優車高調宣布成立100億元產業基金,并將首筆22億元戰略投資投向互聯網造車企業小鵬汽車,這使本已火熱的互聯網造車市場再次升溫。

      2014年以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宣布跨界造車,諸如蔚來、樂視、小鵬、車和家等互聯網企業競相角逐,試圖掌握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導權。據不完全統計,互聯網造車領域近兩年累計投資已超過300億元。

      不過,互聯網造車在廣受資本追捧的同時,質疑聲也頻頻出現,一些處于創業初期的互聯網汽車企業動輒放言要在一年內實現汽車量產,引發業內人士的詬病。事實上,時至今日,尚無一家互聯網汽車公司能夠實現量產。

      筆者認為,互聯網造車要如期實現量產,除了要跨越核心技術瓶頸外,生產資質能否落地、資金能否跟進以及未來盈利能力等,都是互聯網造車企業無法繞過的現實問題。

      盡管2015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頒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為互聯網造車企業落地帶來了機會,但從目前頒發的13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來看,仍未超出傳統汽車產業鏈這個生態圈。

      從投資來看,大多數互聯網造車企業的資金投入能力還是未知數,這些企業目前大多依靠融資投入項目,但項目融資未來的可持續性尚需打上大大的問號。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互聯網車企選擇了代工模式,此舉雖能有效整合產能,但在制造環節上受控于人的弊端也顯而易見。

      毋庸置疑,資金實力、生產規模及產品成熟度等,是考量一家企業是否具備新能源車生產能力的核心標準,互聯網造車企業上述關鍵環節的不確定性,客觀上對其落地與量產形成了阻礙。

      此外,盈利能力也是互聯網造車企業的一大短板。沒有批量化的產品,僅靠有限的技術收益,從長遠看只是權宜之計。即便是達成了量產,市場認可度也未必如想象中那樣樂觀。

      從上述幾方面分析看,小鵬汽車似乎是幸運的。優車產業基金的導入,不僅為其產品研發提供了強勁的資金支持,基金母公司發達的產業鏈條也為小鵬汽車的銷售、消費創新提供了具有想象力的背書。換言之,小鵬汽車事實上已在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等環節實現了完整布局,此舉或將重塑國內互聯網造車的市場格局。

      從最初的概念構想,到如今逐步清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在市場的洗禮下,互聯網造車的“馬拉松”也已進入了后半程,但哪些互聯網造車企業能笑到最后,還要等待市場來檢驗。

      相關新聞

      聯系我們

      0772-6021525

      郵件:mylink@gxmylink.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8:30-18:00,節假日休息

      QR code
      a片黄色网站